欢迎访问普德文化园!
点击收藏 | 设为首页
您当前的位置:普德大庙 > 神像简介 >

南岳辖神都总管

时间:2017-01-14 13:27  来源:普德大庙  作者:普德大庙

南岳辖神都总管
 

  

        许远(709-757)唐代名臣,字令威,高宗宰相许敬宗(杭州新城人)的玄孙,杭州新城人(今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),一说杭州盐官(今浙江海宁西南)人。历仕侍御史、睢阳太守,安禄山造反后,与张巡协力守睢阳城,后失去外援,被俘杀害。逝世后,经历代加封,与张巡并称"双忠",在中国各地被广泛地奉祀为神,在闽南,泉州安溪人奉其为乡土保护神之一。一说新城(今浙江杭州富阳市新登镇)人。唐开元末年进士,也是海宁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,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,因忤节度使章仇兼琼,贬为高要尉。唐天宝十四年(755),安禄山叛乱,唐玄宗召其为睢阳太守。至德二年(757)正月,遭安庆绪部尹子琦合兵十余万围攻,他与真源令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。坚持至十月,粮尽,罗雀掘鼠充饥。终因外援不至,城破被执,送至洛阳,在安庆绪兵败渡河北走时,遭杀害。韩愈评论说:"守一城,捍天下,以千百就尽之卒,战百万日滋之师,蔽遮江淮,阻遏其势,天下之不亡,其谁之功也?"后诏赠荆州大都督,图像于凌烟阁,并救建双忠庙于睢阳,岁时致祭。家乡盐官县城中亦建双忠庙以奉祀。宋代王安石、文天祥均有题诗,庙中并有"国士无双双国士,忠臣不二二忠臣"名联传诵于世。其墓在伊桥杨园埭,俗称许公墩。其读书处在泗水亭,相传至今。历朝还不断加封许远与张巡两位忠义之士,并不断强化他们"忠义报国"的楷模地位,许多地方都建了双忠庙或双忠圣庙。特别是当时路距京城八千里的蛮荒之地潮州,也因为韩愈贬任潮州刺史,作出很多好事,他所撰写的《张中丞传后叙》,表彰的张许功烈事迹,深深地为潮州人所敬仰,因此,当地人便建立了双忠祠庙,将许远和张巡作为保一方平安的地方神祭祀,千年的香火绵延至今。宋朝时,尊许远、张巡为"保仪尊王"、"保仪大夫"。明太祖洪武四年(1371年)封许远为"睢阳太守许公之神支",春秋进行公祭,并在德州赐建庙宇。至清代,许远受重视的程度更甚,他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,成为41位陪臣之一,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。许远的忠义对后人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。

武安尊王
 
 
  

 
        张巡(708年—757年11月24日),字巡,蒲州河东(今山西永济)人。(《新唐书》本传载为邓州南阳)。唐玄宗开元末年,张巡中进士,历任太子通事舍人、清河县令、真源县令。安史之乱时,起兵守雍丘,抵抗叛军。至德二载(757年),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,张巡与许远等数千人,在内无粮草、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,前后交战四百馀次,使叛军损失惨重,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,遮蔽江淮地区,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。终因粮草耗尽、士卒死伤殆尽而被俘遇害。后获赠扬州大都督、邓国公。唐宣宗大中二年(848年),张巡绘像凌烟阁。至明时,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。大历十四年(779年),唐代宗评定“至德已来将相,功效明着”之人,张巡等八人被定为第一等。建中元年(780年),唐德宗评“至德以来将相既殁者”,张巡等十一人被定为功臣上等。大中二年(848年),唐宣宗命挂张巡等三十七人像于凌烟阁。宋朝时,尊许远、张巡为“保仪尊王”、“保仪大夫”。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,其中就有张巡。至清代,张巡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,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,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。 南天总督 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,喜爱学习,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。传说他会七十二路枪法,善骑马射箭,能左右开弓,百步之内箭无虚发。因家境贫寒,不得不弃家外出谋生,后投奔张巡部下被委以重任。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后,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统兵30万攻睢阳(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西南)。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。张、南引兵自宁陵向睢阳进发,攻破叛军防线与睢阳守军会合。后尹子奇披挂上阵,被南一箭射中左眼。为守住睢阳,张遣南先向屯兵彭城(今徐州)的御使大夫许叔冀求援,但许无动于衷,南置骂而归。随率精骑三十突围至临淮(今江苏盱眙北)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。南见其不肯出兵,便进前一步说:"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,两地相依为存,若睢阳失守,临淮危在旦日,请大夫三思。"贺兰见南是难得将才,便想留于身边,于是设宴款待。南含泪道:"云来时,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。云虽欲独食,义不忍。虽食且不下咽。"说着,拔出佩刀自断中指。然贺兰仍不语,南说:"主帅之命不能完成,叛兵不能扫平,国家不得安宁,请留此指以示人之心,归报主帅,与城池共存亡。"随上马而辞。临出城怒弓会射佛塔,箭入半箭。并誓曰:"叛军平定后,必杀进明,此箭乃我志也!"。 在睢阳返城途中,被叛军发现,经一场血战,才进了睢阳城内。城内绝粮,"茶纸既尽,遂食马;马尽,罗雀掘鼠",张巡将爱妾为节约口粮,自杀身亡。尹子奇用云梯攻城,城头上的守军已饿到无法拉弓。是年十月,睢阳陷落,张巡、南霁云被虏。叛军尹子奇劝南投降,南禀禀正气,大声说:"男子汉大丈夫,不可向不义者屈服,宁掉头颅垂青史,不留骂名在人间。"昂首挺胸英勇就义。后人曾有诗云:洒血睢阳谁笑痴?故乡粗豆靡穷期;李唐社稷今何在?不及将军尚有祠!
 
南天总督

 

 
         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,喜爱学习,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。传说他会七十二路枪法,善骑马射箭,能左右开弓,百步之内箭无虚发。因家境贫寒,不得不弃家外出谋生,后投奔张巡部下被委以重任。

         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,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后,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统兵30万攻睢阳(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西南)。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。张、南引兵自宁陵向睢阳进发,攻破叛军防线与睢阳守军会合。
后尹子奇披挂上阵,被南一箭射中左眼。为守住睢阳,张遣南先向屯兵彭城(今徐州)的御使大夫许叔冀求援,但许无动于衷,南置骂而归。随率精骑三十突围至临淮(今江苏盱眙北)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。南见其不肯出兵,便进前一步说:"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,两地相依为存,若睢阳失守,临淮危在旦日,请大夫三思。"贺兰见南是难得将才,便想留于身边,于是设宴款待。南含泪道:"云来时,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。云虽欲独食,义不忍。虽食且不下咽。"说着,拔出佩刀自断中指。然贺兰仍不语,南说:"主帅之命不能完成,叛兵不能扫平,国家不得安宁,请留此指以示人之心,归报主帅,与城池共存亡。"随上马而辞。临出城怒弓会射佛塔,箭入半箭。并誓曰:"叛军平定后,必杀进明,此箭乃我志也!"。 在睢阳返城途中,被叛军发现,经一场血战,才进了睢阳城内。城内绝粮,"茶纸既尽,遂食马;马尽,罗雀掘鼠",张巡将爱妾为节约口粮,自杀身亡。尹子奇用云梯攻城,城头上的守军已饿到无法拉弓。
        是年十月,睢阳陷落,张巡、南霁云被虏。叛军尹子奇劝南投降,南禀禀正气,大声说:"男子汉大丈夫,不可向不义者屈服,宁掉头颅垂青史,不留骂名在人间。"昂首挺胸英勇就义。后人曾有诗云:洒血睢阳谁笑痴?故乡粗豆靡穷期;李唐社稷今何在?不及将军尚有祠!

 

    测试频道

    大庙简介




汩罗市普德大庙


普德大庙占地面积120余亩,建筑面积2.2万平方米。庙前山门高耸,门楼挺拔,万佛塔、莲花塔凌空鹤立,八仙宫、钟鼓楼、辖神殿、五岳行宫、三祖殿等殿塔古朴典雅>>更多

    测试频道

Copyright @2016-2022 汩罗市普德大庙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汨罗市屈子祠镇 湘ICP备16021518号-1